返回

CBA工资帽水土不服?姚明设计的薪资体系为何难以落地

2025-10-08 10:16:58

篮球场上,汗水与激情交织,球员们为梦想拼搏。而在场下,一场关于薪资的博弈正在上演。

王奕博转会青岛成为CBA历史上首个利用D级条款成功挖角的案例,这让人不禁思考:姚明设计的工资帽体系为何难以在CBA真正落地?

CBA工资帽与NBA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姚明主导的CBA工资帽体系将球员合同分为ABCDE五类,其中D类顶薪每队仅限三个名额。当球队D类名额用满时,其他球队就能用D类合同强行挖人。

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与NBA作为统一经济共同体不同,CBA各队投资规模差异巨大,难以实现真正的联盟制。

吉林队曾在姚明执掌期间投入低于1200万最低标准,而工资帽上限3600万根本无法限制豪门球队的野心。本赛季工资帽上限调整为4200万,下限1400万,但各队仍能在奖金发放上大做文章。

转会费成为工资帽体系的最大漏洞?

NBA的现金交易有严格上限,而CBA的"部分现金"才是重头戏。王哲林、周琦、赵睿等球员的转会都伴随着数千万的转会费,高诗岩的3000万转会费更是被多方确认。

这些巨额转会费让4200万的工资帽形同虚设,球队年度开销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转会市场。

更耐人寻味的是合同类型的灵活运用。姜宇星从吉林的D类合同转为辽宁的C类合同后,薪资不降反升。赵睿被新疆买断D类合同后与北京签下C类合同,其中的操作空间令人深思。

为何各队宁愿空置D类名额?

在2025-2026赛季注册信息中,20支球队仅报了28个D类合同,只有北京、浙江、广厦和山西报满3个。吉林、江苏和四川甚至没有D类合同球员。

这种现象背后是球队的理性选择:空置D类名额既能避免被挖角,又能保持薪资灵活性。辽宁队的赵继伟、付豪占据两个D类名额,广东队仅胡明轩一人签D类,其他主力都是A类和B类合同。

上海队的王哲林是唯一D类,北京队的周琦、范子铭、陈盈骏占据三个D类名额。从纸面实力看,4800万的工资帽上限显然无法限制这些豪门的争冠雄心。

CBA正在走向欧洲足球模式?

工资帽体系的最大影响反而是限制了顶薪金额,从疫情前的900万降至现在的600万。周琦、易建联等球星被迫降薪,大城市背景成为更重要的吸引力。

CBA正逐渐向欧洲足球靠拢:豪门吸引顶级球员,中游球队靠出售球员维持,下游球队依靠租借和青训保级。这种模式在我国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更加明显。

但CBA的特殊性在于没有升降级制度,中下游球队缺乏竞争动力。加上外援政策的频繁变动,4节7人次且可同时注册4名外援的规定,进一步加剧了联赛的不平衡。

新赛季CBA限制了外援更换次数,避免了豪门球队囤积外援的情况。这一调整能否让联赛更加公平,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在工资帽体系与现实需求的博弈中,CBA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王哲林到周琦,从赵睿到胡明轩,这些球星的新资故事折射出CBA薪资体系的复杂现状。工资帽的本意是促进公平竞争,但在中国特殊的体育环境下,它还需要更多的本土化调整。


[db:关键字]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本网站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辑撰写、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www.fang8gua.com)仅提供发布平台,不代表jrs直播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TOP